小肝癌,顾名思义,是体积较小的肝癌,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把直径小于或等于5厘米的肝癌定义为小肝癌,而现在,小肝癌的概念通常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肝癌。小肝癌的特点除了体积小,还有生长较慢、恶性程度普遍较低、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等特点。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5年生存率当在8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长期存活。
小肝癌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肝部分切除、介入栓塞、肝移植、无水酒精注射和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方式,还有辅助性的免疫治疗等措施。
射频治疗是肝癌微创治疗的代表性方式,是肝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其特点是疗效确实,可以避免手术,创伤小,对肝脏的损害轻,可反复应用,住院时间短,甚至可以在门诊进行,且价格低廉。特别适用于小肝癌、肝功能不良、手术风险大或无法手术、肝癌切除后复发或再发、肝转移癌等情况,可作为国人小肝癌首选治疗方式。
但射频治疗也有不少局限性。首先,对于直径大于8厘米的肿瘤,一次治疗难以达到完全消融,多次消融又会成倍增加患者痛苦和费用;其次,即便对直径较小的肝癌,如不注意对癌灶周边组织的有效消融,局部复发应在常理之中;
另外,对于靠近胆囊、胃肠等器官的肿瘤,单行经皮肤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有穿破甚至是烧穿这些空腔脏器的危险。还有,对于多发肝癌,射频治疗常感力不从心;最后,对于动脉血供较为丰富的肝癌,射频针的穿刺容易引起出血和癌细胞的种植,而且射频的疗效也受到影响。
总之,射频治疗的最大缺点是:在局部治疗的彻底性方面,与肝切除或肝移植相比,不具有优势;在脏器损伤、出血、肿瘤种植等方面,与介入栓塞比较,不具有优势。
充分发挥优势,尽量避免劣势,是应用射频技术治疗肝癌的科学观。对于直径大于7厘米的肿瘤,应充分结合介入栓塞的长处,先行介入栓塞,待肿瘤体积有所缩小,然后再行射频治疗。即便是肿瘤较小,也应先行介入栓塞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动脉血供,可明显缩短射频时间,减少癌细胞种植机会。
对于与胆囊、胃肠等脏器关系较为密切的肿瘤,则应结合腔镜优势,先在腹腔镜下行胆囊游离或切除,再行肝癌射频消融术,以避免胆囊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应用腔镜下超声探头引导。对于与胃肠等脏器关系较为密切的肿瘤,也应采用该路径。对于肿瘤大但又可切除的肝癌,应优先考虑手术切除,但在切除中和切除后,联合应用射频消融可增加切除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在射频的引导和定位技术方面,从降低费用出发,应首选超声引导,但当肿瘤与肝门、重要血管结构关系密切时,应考虑CT或核磁共振引导,以便更准确地穿刺和布针,保证疗效。
由上述可见,超声引导下经皮肤穿刺治疗肝癌是射频消融技术的最大优势所在,但仅此远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肝癌的需求。射频消融治疗肝癌需要介入栓塞、腔镜、手术、超声、CT以及核磁共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取长补短之策,取得相得益彰之效,绝不能靠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