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王先生患糖尿病有5~6年,在内分泌科规范治疗,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最近。王先生因双眼视物模糊数周而前去就医,内分泌科医生建议他到眼科就诊。检查结果为双眼晶体混浊,眼底可见微血管瘤,散在出血点及渗出灶。诊断为双服白内障,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样的病例在眼科经常可以碰到。人们似乎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往往不把早期的视力下降当一回事,直到视力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才去就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而且,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并不完全,认为糖尿病的问题就是高血糖的问题。其实不然,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对全身血管都有影响,可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纤维化并最终引起器官功能的障碍。对眼睛而言,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以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最为常见。
既然糖尿病眼病是一种高发病率的疾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呢?
第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基础疾病。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严格控制血糖。严格的血糖控制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也能够控制其发展,使其长时间地停留在较轻的程度。
如若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亦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一般认为,高血压、高血脂都可以加重血管的损害,进一步减少组织的血供,加重组织的缺氧,所以糖尿病患者对血压、血脂的控制对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戒酒;适当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脑力劳动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使用电脑等造成的视疲劳,从而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饮食要清淡,多吃有利于减轻糖尿病视网膜损害的食物,如鱼、虾等水产类,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类,新鲜蔬菜和一些水果;适当补充玉米、小米等杂粮;少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的食品,这些食物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负担,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第三,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眼科随访。所谓的“定期随访”是指,无论糖尿病患者是否已经有眼科症状,都应该定期到眼科就诊。相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而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更隐匿。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往往并不减退,但是已经出现了眼底微血管瘤和小的出血,所以患者常常因为没有自觉症状而忽视这一疾病,然而一旦出现视物模糊症状,眼底可能已经有出血、渗出等病变,如若此时仍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则可能造成难逆性的视功能减退。
一般建议没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6~12个月做一次眼科检查,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每1~3个月做1次检查,而具有重度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则应每月检查1~2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视力长期稳定。检查内容一般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屈光检查和散瞳眼底检查,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电生理检查。通过这些眼科检查,可以了解病情发展的阶段,并由此制订和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
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则相对复杂。根据病情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无明显视网膜病变者,眼底无异常,不需治疗,但应定期观察眼底。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眼底仅见微动脉瘤,可以药物保守治疗,服用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的药物,抗氧化剂及维生素类。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除了服用上述药以外,还需要进行眼底激光治疗,以防止大规模的眼底出血。对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玻璃体没有或较少出血的患者,需要立刻接受眼底激光治疗,以防止大规模的眼底出血;对于玻璃体出血较多或已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应考虑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挽救一定的视力。
预防胜于治疗。只有患者提高早期检查、定期观察的意识,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定期去看内科医生,而且还要定期去看眼科医生,以便使糖尿病眼病能得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视力,保护您心灵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