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气温日渐走低,又到了冠心病的高发时节。提起冠心病、心肌梗死,很多人总觉得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但是心胸血管外科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的发病群体正日益年轻化,一些20出头的小伙子突发心肌梗死也不再是什么稀奇事。用专家的话说,现在白领中“30岁的年龄、60岁的心脏”已经不是个别情况。
病例回放:
体育教师小陈,今年刚满26岁,从小练习体育,有着引以为豪的强健体格。但上周的一个晚上,他竟会突发心肌梗死。那天下午,小陈和朋友们打了一场篮球,之后,他突然感到胸口撕裂般的疼痛,像随时会炸掉一样。小陈立即到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急诊,路上一度丧失了意识。经医生检查诊断,他是突发心肌梗死,造影证实他的冠状动脉血管已有闭塞,经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才被抢救过来。
预防冠心病要改变生活方式
1、在平时生活中应该经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加免疫力。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入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运动的方式以进行需氧活动为宜,如散步、慢跑、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尽量避免有闭气动作的活动,如举重等。活动与运动要循序渐进,要有规律性、持久性,不宜作剧烈活动。
步行。在平地上走步,运动强度可以因步行的速度调整,适合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可以一边步行一边调整运动的强度,除了平地走步,上坡、爬楼梯也是步行的方式,不过强度比较大,热量消耗比较多,仅适合心脏功能比较好的患者。
慢跑。强度、热量消耗比步行大,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预防肌肉萎缩,不过病情比较重、关节不好的老年患者不适合。
游泳。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水的压力和阻力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还能提高肺活量。如果冠心病患者对游泳不太擅长,在水中步行也可以。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在加强心脏功能的同时,还通过腿部的运动,把血液从末梢血管输送回心脏,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形成“附带循环”。下肢功能不好的患者慎用。
2、在我们平时的饮食中要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采取正确的饮食结构并按一些简单易行的规则进食,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多吃面包、面条和五谷杂粮,最好是全麦面粉制品;多吃水果蔬菜,最好生吃;多吃豆制品,少吃肉,多吃鱼;完全食用植物油;进食时配上葡萄酒,最好是红葡萄酒。
3、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吸烟,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报告称,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
冠心病发作的应急处理
1、当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病时:应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就地休息,设法消除寒冷,情绪激动等诱因;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片,如未缓解,隔5到10分钟再含化一次,连续3次含化无效,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应立即送医院等急救场所;可口服安定3毫克,有条件者应吸氧10到30分钟。冠心病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一旦出现胸痛立即含服,并注意不要使用失效的药物。稳定型心绞痛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后心绞痛会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个严重而潜在危险的疾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和严密观察。
2、当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发病时应该如何处理: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其中半数以上病人是在住院前死亡的,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一般由心室纤颤引起。所以就地急救措施和迅速转送医院至关重要。在高危病人(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心绞痛发作者)中一旦发生以下情况:胸部不适,极度疲劳,呼吸困难,尤其伴有大汗,头昏,心悸,濒死感时,要高度怀疑发生了心肌梗塞,应立即送距离最近的,有条件作心电图,心电监护,直流电除颤,静脉溶栓的医疗机构。同时保持镇静,不要引起病人的惊慌和恐惧,并含化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冠心舒合丸等,有条件可肌注罂粟碱,或杜冷丁,以及安定,并保持通风和吸氧,如无禁忌症,立即口服阿斯匹林300毫克。如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立即予直流电除颤。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3、当患者急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发作时家属一定不要惊慌失措: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型心肌病都可能发生急性心衰,由于大面积心肌坏死所致。多为急性左心衰,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烦躁不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