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须养阴防燥 秋季养生防暑防凉两不误

入秋须养阴防燥 秋季养生防暑防凉两不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句充分的说明了秋季的美好。但在夏秋之际,我们仍需警惕夏暑秋凉的发生,因此,

防暑

防凉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今天专家为你详细介绍

秋季养生

防暑防凉两不误这一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专家介绍,立秋时节,大家在逐渐适应秋燥的同时,仍要提防高温“秋老虎”的来袭。在初秋“温燥”期间,应注意润燥养肺,同时缓解季节更替期间的“秋乏”。

秋燥最易伤肺 须养阴防燥

嘴角起泡、额头长痘、身体疲乏?这些都是秋燥的初期表现。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燥气太强,容易伤津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所以从今日开始,您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秋季养生的各方保健核心,具体如下:

起居养生:秋季阴阳交替,燥气强盛,阳气渐弱,阴气渐生,所以,应做到起居有规律,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过度贪凉。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周末尽量不要太宅,去三圣乡赏个花、龙泉喝个茶、影院看场喜剧,都是不错的好方法。

房事养生: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等。

特别提醒:在职人员,晚上尽量早点休息,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力所能及做一些简单的药膳晚餐,如:蜂蜜蒸百合、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等,既帮助女性养阴,又帮助男性蓄精。

秋乏最易走神 须调阴阳平衡

俗语说“春困秋乏”。秋乏,一般表现为犯困、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早上睡觉很沉,不愿意起床上班。

之所以会出现秋乏,是因为人的神经系统对温度很敏感,夏天时,天气比较炎热,人会处于一个兴奋状态。到了秋天,天气转凉,神经系统开始受到抑制,就会出现秋乏的情况。从中医角度讲,秋乏是人体内阴阳失衡的表现。中医认为,人要健康必须体内阴阳平衡。而秋天气候干燥,会伤到人的津液,因此会造成人的阴液不足,阳热旺盛,从而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衡,便出现了身体乏力的状况。

专家建议,除饮食调养外,一方面要注意多休息,同时也可适当滋补,在秋季调养,银耳、百合、西洋参都是很好的选择,西洋参具有养阴补气的功效。

同时也要注意作息规律,不熬夜,避免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入秋机体休整调节,从而伤津耗液,影响身体健康。

特别提醒:工作强度高的职场人士,建议在办公室备些西洋参和冰糖,吃完午饭后,在杯子里放上5片左右的西洋参和适量冰糖冲泡成茶,能补气提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防暑、防凉皆不可误

很多年轻人因为受不了秋老虎的燥热,便习惯每天晚上开着空调入睡,睡觉时过分贪凉,常是赤膊,或仅穿吊带睡裙,未做好充足防护。

其实,夜晚睡觉时寒气太盛,容易侵体,可能导致体质下降,甚至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

专家提醒,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市民在家中应勤开窗吹吹自然风,不要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用空调。

此外,周勇主任还建议,到了秋季还适宜多做些户外活动,适当多些日晒,不同于盛夏只有清晨和傍晚略有一丝凉意,立秋后上午10点前可增加些室外活动。在秋季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相宜,还可根据身体情况和需要,做些健身操、小球类运动,周末还可尝试登山等户外活动。

特别提醒:请亲们务必记住,有好的身体才有好的精力,否则,那些加薪升职跟你一点关系都没。

入秋进补有五大忌讳

虽然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但夏秀英教授还是提醒大家,年轻人无需过多进补,老年人可适当进补,但要牢记五大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以上就是有关秋季养生防暑防凉两不误的详细介绍。因此,在这里康路网小编温馨提示:在秋季里,广大朋友们一定要时刻警惕夏暑秋凉的发生,积极做好养生保健的工作,争取远离疾病,健康幸福的享受美好生活。

入秋须养阴防燥 秋季养生防暑防凉两不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