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心衰的起点 如何预防是关键

高血压是心衰的起点 如何预防是关键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美国65岁以上人群住院的首位原因。心衰的死亡率高,25%的新发患者在1年内死亡,且常反复入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生命,也造成巨额的医疗负担。而高血压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91%的患者在出现心衰前已患有高血压,因此,早期控制血压、干预危险因素是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关键。

结合近年涌现出的大量关于心衰研究的新成果,2009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对《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更新。5月31日,《指南》修订委员会主席玛丽埃尔?杰瑟普博士,《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加里?弗朗西斯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高润霖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严晓伟教授对新版《指南》做出权威解读。

杰瑟普博士说,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将其分为A、B、C、D四个阶段,A阶段是指有高血压等心衰的高危因素;B阶段是指已经出现心脏的结构性改变,如心脏肥大等;C阶段是指已经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D阶段是指严重的、难治性的心衰。心衰虽然难治疗,但很好预防,即应该从A阶段(高血压)就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到B阶段(心脏肥大),甚至演变成有症状的C阶段(心衰)。所以,控制心衰的关键、有效方法是积极控制高血压。

高润霖院士指出,这种分级方法体现了心衰治疗观念的转变,即从治疗转为预防,强调早期干预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左心室肥厚等,对减少心衰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以及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弗朗西斯博士进一步指出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他说,研究表明,平均收缩压降低2毫米汞柱,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下降约10%;收缩压降低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降低5—6毫米汞柱,心衰风险降低52%。这说明,早期有效控制血压,延缓或阻断疾病进展,是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关键。

“药物治疗是慢性心衰防治的关键环节,”严晓伟教授在介绍心衰防治策略时指出,“ARB类药物(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衰各阶段治疗中均有重要作用,对于A阶段患者,ARB类药物可以强效降压,控制心衰的高危因素;对于B阶段患者,ARB类药物可显着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重构,使高危患者初发心衰风险降低37%;对于C阶段患者,ARB类药物可使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13.2%。”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心衰发生

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都是心衰的高发人群,像这些患者如何预防心衰的发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国家最近的调查发现,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18%或者超过了18%,这个患病率相比于50年代做的一次调查,5.7%的结果已经是三倍,接近四倍之高,实际在一些大中型城市里面,高血压的患病率还要高于18%这个数字,可能要达到20%多,这是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

可是我们的知晓率还是比较低的,中型城市的知晓率,大概也就是在26%左右,也就是说有100个高血压病人只有26个病人知道得高血压了,其他病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高血压的早期病人可能没有什么症状,不做体检,不量血压,就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甚至有些病人已经知道有高血压,但是没有感觉不舒服,所以不吃药,不治疗。

冠心病也是同样的一个情况,除非出现心绞痛,前胸疼很严重的时候才去就诊,没有症状的都不去就诊,很肥胖的人,有非常高的冠心病风险,大鱼大肉大烟大酒,这样的人都非常危险,如果他不查我们就不知道他有冠心病。

一旦检查出高血压、冠心病,这就是现在最关注的,也是前面提出来的ABCD期诊断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把心衰预防在发生之前,把关口前移,就是尽早的发现冠心病或者高血压,尽早的对高血压或冠心病进行合理的治疗,使血压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比如说是血压要求要在120毫米、80毫米以下。

要让冠心病尽早的得到控制,让肥胖的病人尽快的把体重降到一个正常标准,不要再湖吃海喝,同时能够让糖尿病病人得到良好的控制,不要发生大血管或者小血管的病变,我们就尽量把心衰阻断在这个阶段,意思就是对前期的病因要做一个良好的控制和治疗,不要等高血压已经发展到心衰,再回头治疗高血压和心衰,就为时已晚。

提高大家对这种潜在风险疾病的认识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不仅要治疗,而且要把它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血压要达到降压的目标,这个很重要,现在很多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已经证明,能够把血压降控制好,病人的生存率明显延长,发生心衰的机率明显下降,发生心梗的机率也明显下降,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得到控制是很重要的。

高血压是心衰的起点 如何预防是关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