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脚气为脚气病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指脚膝浮肿之脚气病。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证见足胫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或有在胫前生臁疮者。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
中医理论认为,湿脚气虽为皮肤病,但与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及各器官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内治方法亦不容忽视。在采用外治方法的同时,可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湿脚气当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解毒杀虫、止痒止痛为治则。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淤血寒毒。辨证分治:
中医对水泡型脚气的介绍
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
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中药治疗水泡型脚气的食疗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脚气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10天。
(6)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7) 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8)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