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骨骼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及骨骼疾病患者,而以绝经后妇女最为常见。骨质疏松以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为特点。多数人临床上常无任何症状,仅小部分患者表现为腰背痛、全身关节酸痛,个别严重者可能出现骨骼变形、肢体短缩等。但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容易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甚至致残。因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至关重要。
人体骨骼如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从儿童时期到成年,骨骼的强度和尺寸都在增长。大约在30岁时,骨骼强度达到峰值。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强度开始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一系列因骨质脆弱而导致的并发症。影响骨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激素、疾病、饮食、运动、药物等,当上述某一因素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骨质代谢异常时,往往引起骨质疏松症。
临床上检测骨质强度、发现骨质疏松的方法主要有单纯X线摄片和骨质密度法,以前前者敏感性较差,一般只有当骨质疏松发展到较严重程度才能被检出,而骨密度检测法却能通过分析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的多少,极大地提高对骨质疏松早期检测的敏感性。而且由于其检出率高、误差小、安全快捷、价格经济以及检测范围广,骨密度检测法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骨密度测量还可通过监测骨质的变化情况以评估骨折的风险、判断临床治疗的效果。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