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病是泌尿外科三大疾病之一.20世纪末,体外冲击波碎石和体内碎石技术的问世使尿石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和应用,成绩斐然。然而,这并未降低尿石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2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人类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与此同时,也恰逢我国经济起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导致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劳动强度也在降低。在多重外因的作用下,我国尿石病发病率的上升幅度可能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尿石病复发率很高,10年约为50%,2次发病中位间期为9年。因此,从病因学角度上防治尿石病势在必行。就其病因分二类:一是环境条件,二是个体因素。结石治疗目的是清除结石,保护肾功能;去除病因,防止结石复发。在治疗结石过程中结石成分分析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为成石机制不太清楚,但成石的原因基本清楚。所以讲结石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种疾病,不能只注重外科治疗而忽视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水化疗法。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
最近在好大夫网站回答咨询,发现有很多咨询肾输尿管结石的网友,大家对泌尿系结石的基本情况还缺少了解,我把以前写过的一篇关于泌尿系结石的科普文章逐步修改和充实了一下,改好一部分就贴上来一部分,希望能对广大网友有些益处,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 上尿路结石的发生、形成和预防
泌尿系结石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而前两者又统称为上尿路结石,后两者统称为下尿路结石。
要了解不同部位的结石,首先要对人的尿路系统结构有个大致的认识。人的尿路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是人体分泌尿液的器官,肾脏分泌的尿液自各个肾乳头进入肾小盏,再经过肾大盏汇集到肾盂,这就好比“泉水”(尿液)从泉眼(肾乳头)流出,进入小溪(肾小盏),小溪汇集成小河(肾大盏),小河流入湖泊(肾盂)。而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又笼统的称为(尿液的)集合系统,前面所提到的肾结石主要就在集合系统内形成。
输尿管就是连接肾盂和膀胱的管道,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就好比湖泊的水通过长江进入大海。输尿管是通过“蠕动”将肾脏的尿液一股一股的运送到膀胱里面。输尿管通常比较细,管腔内径只有3-5mm,输尿管管壁较薄,是由类似于肠道一样的“内脏肌肉”(平滑肌)构成的,它的活动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当输尿管受到各种刺激时会产生象“肠痉挛”一样剧烈的疼痛,并可能诱发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呕吐。
膀胱是储存和排泄尿液的,当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并在膀胱内储存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尿意”,但此时是否让膀胱排尿是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憋尿的程度每个人不尽相同。尿道则是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
因为不同部位的泌尿系结石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下面主要讲一下肾和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很好理解,就是生长在肾脏的结石。而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并不是在输尿管里面形成的,而是在肾脏形成的肾结石,在不确定的时间随尿液排出进入输尿管才成其为输尿管结石,也就是说当结石在肾脏里面时我们称其为肾结石,当它掉入输尿管时我们就称其为输尿管结石了,由此可见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在成因上、成分上和治疗上是难以分割的,因此统称为上尿路结石。
肾和输尿管结石的成分及成因
上尿路结石的成分主要为各种无机盐、尿酸,少数含有基质成分或胱氨酸,无机盐主要包括钙、钠、镁、铵和草酸、磷酸、碳酸等。无机盐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正常人的尿液中都有无机盐的成分。结石的形成可能来源于尿液中过多的无机盐结晶,当结晶增多并聚集逐渐象“滚雪球”一样增大时,便形成了临床上所说的尿路结石。但我们需要知道,国人绝大多数结石都是混合成分结石,仅有很少的单一成分结石如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
结石的成因尚不明确。在我国,只有很少的患者有导致结石形成的明确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胱氨酸代谢异常等,绝大多数的结石患者都没有明确的单一致病因素。目前认为结石的产生同自身代谢、遗传、饮食习惯、地域、职业、解剖异常、感染、药物等因素相关。
其中比较明确的是:
1、家族中有结石病史的人患结石的概率更高;
2、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更容易产生结石;
3、饮水较少更容易产生结石;
4、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比北方地区结石病人更多,尤其是肾脏的巨大、多发、复杂结石更多;5、有肾脏发育、解剖异常和上尿路梗阻、感染者更容易患尿路结石。
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和预防
据报道,人一生中患尿路结石的风险在5-10%,20-50岁是尿路结石的高发年龄段,其中男女比例为3:1。在所有类型的尿路结石中,治疗后结石的复发都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无预防情况下,5年内结石复发达到50%,10年内复发可达到80%,因此,对于泌尿系结石病人的预防性医学指导非常重要。
上尿路结石的预防
在讲结石的预防之前,首先有这样几个有趣的问题,患者朋友是否想过:1、说结石和饮食有关,但为什么一家人吃一样的饭菜,你生结石,而你的爱人和孩子并不生结石呢?2、说结石和遗传有关,但为什么你的长辈或兄弟姐妹并不一定生结石呢?3、说结石和你的代谢有关,但为什么你可能只是一边肾脏生了很大或很多次结石,而另一边却从来不生结石呢?
这几个问题的意思也就是说,患者朋友应该知道,尿路结石的发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还有很多目前医学不能解释的问题,结石的形成主要是身体的内在原因,同时有多种外在因素起作用,任何预防措施只能是尽量减少结石发生的机会,而不能完全防止结石发生。
同时,上尿路结石的预防也有很多误区,因该予以注意。那么,那些是上尿路结石正确的一般性预防措施呢?
1、多饮水。用“多饮水”来预防尿路结石,很长时间以来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并且经科学试验证实。那怎样饮水才算“多”呢,多饮水有哪些细节呢?一般来说对于普通人群预防上尿路结石,多饮水指一天的尿量要超过2000ml,也就是相当于超市里大瓶的可乐一瓶以上的量;对于患过结石的患者,治疗后预防复发,每天的饮水应保证尿量超过3000ml,并提倡在饭后3小时内和运动期间、运动后等多饮水,在睡前甚至半夜起来喝水。但这样喝水的依从性,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很多人可能难以建立这样的习惯。
2、饮食习惯:饮食上首先要做到饮食均衡,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应食用所有的营养食物,使饮食达到混合性的平衡,避免任何一类食物过量。在此基础上,注意少吃动物蛋白和脂肪(包括肉、鱼、蛋、禽,当然少吃不等于不吃,保持营养还是需要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五谷杂粮,少吃过咸、腌制食物,多吃蔬菜瓜果。按照这样的建议进食,不但有益于减少结石的发生,而且对一般性的健康也有好处,可以减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发生,而且建议您的全家都这样进食。另外,在饮食习惯上还应避免几个常见误区:
①奶和奶制品:患结石的人也同样可以食用鲜奶和奶制品,只不过一般每天食用不宜超过500ml(约1斤)的量。
②茶:喝茶对结石病人不是禁忌的,而且习惯喝茶一般会摄入更多地水,因此预防结石并不需要忌饮茶,但从预防结石和全身健康的角度还是不宜饮浓茶。
③豆制品:豆制品属于植物蛋白,营养良好有益健康;目前并未发现食用豆制品同结石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只要不是过量食用或饮食偏好,豆制品可放心食用。
④钙:正常饮食中的钙并不增加结石的发病率,同时饮食钙对保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对含钙食物不需要特殊控制和忌口。但对于结石病人,在没有特殊疾病需要和医师指导下,不应再另外补充钙类药物和钙制剂。
⑤草酸:有人说“某种蔬菜、某种水果含草酸多,容易生结石,不能吃……”,其实不尽然,人体中90%的草酸来自体内代谢的转换,只有10%来自饮食,流行病学研究没有发现血清草酸和肾结石之间有明确相关。因此,适量的摄入蔬菜、水果并不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