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癌症学会最近发现50岁以上的男性患皮肤癌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两倍,男性皮肤癌患者的死亡率也大大高于女性。统计数据显示,在40岁以下人群中,患皮肤癌的女性要多于男性,但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患皮肤癌的男性则要大大超过女性。
专家说,这与男性本身的皮肤无关。女性皮肤老化比男性快,女性的皮肤对晒伤更为敏感,因此她们更注重防护。而与女性相比,男士们更多的是从事户外工作,他们也更热衷于户外运动。并且,他们有个传统观念,即黑的肤色才是健康、阳刚的。许多男性不愿防晒,觉得这么做会显得女气、很丢脸。另外,男性也不喜欢防晒后的油腻感。
据了解,中国男性的皮肤要差于日本男性,这主要不是由于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观念的不同。日本男性对美容、防晒的意识远远超过中国男性。
不过,王主任指出,此项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男性。白种人体内无色素,又酷爱日光浴,紫外线照射后,极易在皮肤表面形成癌变。而黄皮肤使我们有色素保护,体内的黑色素形成一层屏障,可以遮挡紫外线,从而大大减少了患皮肤癌的可能性。所以,大可不必盲目紧张。
当然,也不能盲目地躲避紫外线,要知道长期不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只会使身体对紫外线的耐受力更低,更易晒伤,进而患上皮肤癌。因此,王主任提醒,接受一定的紫外线照射会更有利于提高身体对紫外线的免疫力。
其实,男士夏日防晒不仅要靠涂防晒品、打伞,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比如吃绿叶类的蔬菜,如菠菜、油菜等要适量,因为绿叶中富含叶绿素,叶绿素会增加紫外线的吸收。可多吃西红柿及果实类的蔬菜,如黄瓜、冬瓜、南瓜,同时搭配上粗粮。这样均衡饮食,再与防晒相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皮肤癌常见致病原因有:
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紫外线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相互作用导致了皮肤癌的发生。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紫外线的致癌机理,也许是光化作用改变了细胞DNA的结构,同时破坏了淋巴细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结构,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其他促癌因素的共同参与下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②化学致癌物质:自首次描述了扫烟囱工人好发阴囊皮肤癌的报道后100年左右,人们才发现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的工人容易发生皮肤癌。化学物质致癌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开始期与助长期。开始期至所引致结果与暴露于特殊物质或致癌物质的限度密切相关,其进行不可逆转,细胞改变与遗传有关。助长期需要反复暴露于接触物,与间隔时间有关,若很长时间不予暴露仍可逆转,不发生癌肿。开始期与助长期的间隔时间十分重要,可出现两种结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肤癌。
③电离辐射:在以往长期从放射工作者因忽视防护措施而导致辐射性皮肤干燥症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近年来由于放射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放射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加强了各项防护措施,职业性皮肤癌基本上已经绝迹。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经过若干年后,在放射野内发生皮肤癌的病例仍可遇见。
④慢性刺激与炎症:恶性皮肤肿瘤可以发生与发展在瘢痕慢性溃疡、形成瘘管、窦道的部位、有些亚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烟草或槟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发生鳞状细胞癌。
⑤其他:免疫抑制阶段,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可发生皮肤癌,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成皮肤癌的发生。病毒致癌物质,许多病毒在动物宿主中能引起癌变,在人类中的很多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可诱发皮肤癌。
常见皮肤癌的临床表现:
1。鳞状细胞癌
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2。基底细胞癌
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袭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袭性溃疡。
虽然每种皮肤癌患者的表现都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皮肤会出现一样,比如说局部地方会出现溃烂或者发炎等症状。皮肤癌患者是可怕的,他们一般是不敢出门的。而且也不适宜外出,在室内更容易恢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