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心”症状,安静时出现,运动时消失。
2.避免清晨过早运动、过量运动,运动时莫空腹、憋尿。
3.出现“体育心”时,可适量服用谷维素,调节自主神经。
体育锻炼是提高心肺功能、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不过万事无绝对,因为还有——
张先生才过不惑之年,20多年来坚持锻炼身体,自我感觉一直很好。前不久,他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为慎重起见,医生建议张先生住院观察,多番检查后,排除了冠心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最终诊断为运动性心脏综合征(Athletic heart syndrome,又称为体育性心脏综合征,简称“体育心”)。
心脏不适,“指挥部”有问题
运动性心脏综合征,是指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在改善心血管功能的同时,亦引起心脏的某些生理变异。关于此病,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美国等都有大量报道。我国有关文献虽然不多,但随着体育锻炼的不断普及,这种病例有增多趋势。
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脉搏快慢不匀,是“体育心”的主要表现。但这些并非该病特有的症状,很多种心脏病都会出现,容易发生误诊误治。不过,“体育心”有一点比较独特,就是上述症状都在安静时出现,运动时消失。正常心脏搏动的“指挥部”在窦房结,“体育心”患者安静时,窦房结的“指挥力度”会下降,而窦房结以外一些起搏点兴奋性增高,不时起来“乱指挥”,导致期前收缩(早搏),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运动时,经过自主神经(又称植物神经)调节,窦房结的“指挥力度”增高,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兴奋性降低,心脏搏动井然有序,心悸、胸闷等症状自然消失。当然,要下“体育心”的诊断,还要排除冠心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才行。
锻炼不当,健身变伤“心”
医生总结“体育心”患者的锻炼情况后发现,不当锻炼是导致此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他们的锻炼误区主要有:
不量力而行 他们往往不切实际地从事一些与自身年龄和身体状况不相符合的运动。专家认为,40岁左右的人,如果以前没有从事长跑运动,40岁之后就不宜进行长跑训练。张先生从中学时代起,就一直爱好运动。但他高中毕业时,不幸得了肺结核,治疗后虽然痊愈了,体质却已较差,可此后他仍一直练长跑,体能消耗、锻炼强度都很大。在长跑运动中,耐力的消耗不仅需要体能,还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长此以往,可以使自主神经发生疲劳,出现功能异常。
空腹锻炼 空腹锻炼易发生低血糖,这点很多人都知道。事实上,空腹锻炼还能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体育心”正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活动受影响。很多专家认为,锻炼前适当进食,如吃几块饼干、喝半杯牛奶,对身体有好处,对中老年人更为重要。
憋尿锻炼 某些人认为憋尿参加锻炼对身体有好处。其实,这对绝大多数人是不适宜的。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当膀胱高度充盈时,大脑会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可以影响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的协调合作,出现一些功能改变。因此,锻炼前最好排空大小便,“轻装上阵”。
突然加大运动量 体育锻炼应循序渐进,锻炼强度和时间都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不宜突然加大运动量和延长运动时间。肌肉与骨骼的运动离不开神经的调节,运动强度突然改变,会削弱植物神经功能。
早晨过早锻炼 研究发现,早晨4~6点是人体自主神经功能调整的最佳时机。人体在休息状态下有利于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如果人体每天在这段时间都处于疲劳状态,对自主神经功能不利。
出现“体育心”,仍可坚持锻炼
有人认为,一旦患了“体育心”,就再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了。这是不对的。相反,患者仍可坚持锻炼,但应逐渐调整运动强度,避免空腹、憋尿和早晨过早锻炼,增强自主神经的适应能力,同时服用一些调节自主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10~20毫克,每天三次,这可使症状逐渐缓解,直至消失。
另外,“体育心”并非病理改变,没有必要服用那些治疗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药物。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