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家:河南省肿瘤靶向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郭永军河南省郑大一附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谷元廷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
5月14日,现年37岁的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茱莉(如左图)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我的医疗选择”,称自己刚刚完成双侧乳腺切除手术,其目的是为了预防乳腺癌。她在文章中称,她的母亲与癌症搏斗了近十年,56岁就去世了,而她也携带有一个“缺陷”基因brca1,这大大增加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因此恐惧失去妈妈,她决定采取专业的医学治疗降低患病风险,从今年2月份开始,直至4月27日,她完成了双侧乳腺切除以及乳房再造手术。至此,她患乳腺癌的几率已经从87%下降到5%。
鉴于茱莉的知名度以及对乳腺癌这一高发恶性肿瘤的恐惧,这个新闻迅速在各大媒体、微博、qq群中传播开来,议论像炸了锅一样:切乳腺就是切乳房吗?切掉乳腺真的可以不再患乳腺癌吗?美国人都这么做吗?在我国怎么没听说过呢?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请专家一一做了解释。
a
切乳腺不是切乳房,乳房切除就像摘桃子,乳腺切除则像取桃核
谷元廷讲解说:茱莉所做的是乳腺切除,而不是乳房切除。乳房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皮肤、脂肪和乳腺,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乳房像桃子,其三个部分相当于桃子的桃皮、桃肉和桃核。乳腺就像大一点的毛栗子一样,跟乳房呈相似的半圆形。切除乳腺以后,通过重塑手术,把患者自身的脂肪或人造硅胶等物质填充进去,乳房形态并不会有太大改变。
那么,切除乳腺真的可以预防乳腺病吗?专家表示了认可,因为所有的乳腺病都不是发生在皮肤或者脂肪内,而是长在乳腺上,所有的治疗也都放在乳腺上,所以乳腺切除不仅可以预防乳腺疾病,也常用于治疗乳腺疾病。“乳腺切除,全称是皮下乳腺切除,在乳腺外科是个比较常见的手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炎症、良性肿瘤等。”谷元廷说。
相关研究也表明,实施了预防性乳房乳腺切除后,高危人群患乳腺癌风险降低了90%。茱莉之所以患乳腺癌的风险从87%降到了5%,是因为她为了保留乳头和乳晕,为保证血管和神经的存活,还残留了一部分乳腺没有切除。
目前已经明确的是,两个乳腺缺陷基因如果呈阳性,女性有85%~100%的可能性患乳腺癌。
在这条新闻里,brca1基因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东西。这个基因为什么被称为缺陷基因呢?它与乳腺癌的关系有多密切呢?
郭永军说:“这个基因就是目前已知的而且是非常明确的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这个基因中的br就是英文单词乳房的前两个字母,而ca就是肿瘤的前两个字母,因此,这个基因就叫做乳腺癌基因一,另外还有一个乳腺癌基因二(brca2),如果查出这两个基因中有一个发生了突变或者两个都发生了突变,即检测呈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达到85%~100%。两个基因突变比一个基因突变患病几率更高。”
亚洲女性发生这两个乳腺癌基因突变的不多,检测意义不大
既然这两个基因跟乳腺癌有这么直接的关联,做这个基因检测是不是就非常有必要呢?为什么老百姓鲜少听说呢?
郭永军说,茱莉所做的基因检测在河南省也不算很新的技术了,只要拥有基因测序仪的大医院应该都能做,但为什么没有在乳腺癌的普查项目中推广开呢?主要是因为亚洲人这两个基因的阳性率并不高。简单一点解释,就是一百个亚洲女性中只能检出几个呈阳性的,意味着亚洲人的乳腺癌很多并不是由这两个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两个基因呈阳性确实意味着发病几率高,但这两个基因不呈阳性并不意味着不会患乳腺癌,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还有很多,有些人还没有研究出定论。这两个乳腺癌基因阳性率最高的是犹太裔的女性,大约达到15%,亚洲人要低于这个概率。他认为,对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比如姐妹、母亲、姨妈等有乳腺癌患病史,或者女性肥胖等)来说,可以去做一个基因检测,但对于普通女性预防乳腺癌则意义不大。
谷元廷认为,亚洲人做这个基因检测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乳腺癌发病与欧美国家是有差异的,比如美国,不到8个女性就有一个患乳腺癌,发病率非常高。中国虽然发病率是在不断升高,但总发病率还远远没有那么高。而且,美国乳腺癌家族史关联性很强,但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散发为特点,家族聚集性没有那么强,再加上阳性率低,这样的技术在广大人群中推广的意义就不大。
郭永军还强调,想做这项检查的女性,建议在婚育后尽快去做,因为基因突变与其他体检项目不同,不是查已经出现的病变,基因突变与年龄无关,不必等到35岁或者45岁以后再去查,20多岁检查就可以。中国女性乳腺癌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病年龄早,比国外提前十年左右,45岁~55岁就是发病高峰期,所以早查早知道,如果呈阳性,就可以提前预防。他还提到,基因检测不是只需要一个基因测序仪就可以的,解读这个检测结果的人需要有非常丰富的基因学知识、乳腺癌知识和经验,所以建议到大医院或专科医院做检测。
b
乳腺切除在国外并不罕见,但预防乳腺癌不必都去切乳腺
那么,一旦检测出乳腺癌基因呈现阳性,是不是都必须把乳腺切除呢?当然不是。
郭永军说:“切除乳腺预防乳腺癌,在国外确实并不少见,这一是因为发病率太高,二是因为检测出基因突变的相对较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已经对有这种基因突变、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开展了这个手术,茱莉绝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即使在国外,这也不是常见的手术,属于比较极端的行为。”
茱莉说,她公开这一事实是为鼓励其他女性,尤其是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的人多了解这方面知识并尽早咨询医学专家。郭永军认为,这个新闻的主要价值在于让人们重视乳腺癌的预防和检查,而不是鼓励大家去切乳腺。
“切除乳腺这件事除了医生做医疗方面的建议,还要看患者自己的选择,这件事积极的一面是唤起老百姓的健康意识、疾病预防意识,传播自己的健康自己掌握这样一个理念,而不是照搬明星的做法。如果像茱莉这样,不愿每天生活在87%患癌几率的阴影下,有勇气做出这个选择也不是不可以,但发现基因突变后积极预防,比如改善生活方式等更重要。另外,这两个基因如果突变,还有50%左右的几率患卵巢癌,那是不是也要把卵巢也切了呢?乳腺最大的功能是泌乳,切除对内分泌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卵巢是激素的生产工厂,切除后对生活质量影响就很大了。”郭永军说。
谷元廷建议,如果已经出现乳头状瘤、原位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视作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也就是说有癌变可能或者不确定是不是已经癌变的患者,可以去做乳腺切除手术,但作为预防直接切除没有必要。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也提到,随着手术方式的更新与进步,目前对于已经确诊的早期乳腺癌,在进行了正规的治疗和保乳手术后,也几乎是不会影响乳房的大体外观的。
c
乳腺切除可以分次进行,也可以一次切除
茱莉说,她的手术非常复杂,历经三个月。一个乳腺切除、重建,需要这么麻烦吗?据谷元廷介绍,茱莉为了保留乳头和乳晕,所以是从乳晕做的切口,分次手术,这样做的好处是切口小(只有二三厘米),对连接乳头、乳晕的主要血管、神经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手术后乳头、乳晕不容易坏死,感觉神经也与手术前没多大差别,最大可能地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毕竟很多女性很在意对乳房的手术,虽然都说乳房是第二性器官,但对很多女性来说,乳房受损,比切除子宫、卵巢更不能接受。这样做的缺点则是一次切除不完全。现在我省用于临床治疗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乳房下做切口,可以一次切除,但切口比较大,有5~7厘米。
d
定期体检、改善生活方式仍是预防乳腺癌的最佳方式
“即使基因检测呈阳性,那么你患乳腺癌的几率很高,但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患病,可能是五年以后,也可能是十年以后,如果你积极预防,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远离高脂饮食、调整心情、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特别是要定期体检,这些积极的方式可以延缓乳腺癌的发病。”郭永军建议。
张恒伟也说,对于亚洲女性来说,定期体检仍是预防乳腺癌的最好方法。18~39岁的女性,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就是每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检查,一旦摸到乳房有肿块等,应及时去专科就诊;40岁以上的女性可考虑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这在美国是列入医保的、广泛被推广的乳腺癌预防检查。
茱莉在《纽约时报》
发表文章全文翻译
我的医疗决定
我母亲和癌症抗争近十年,56岁时逝世。她强撑着,一直撑到自己一对双胞胎外孙出世,撑到可以拥抱他们入怀。但是,我其他的孩子却再也不可能有机会见到外婆,再也不能知道外婆是怎样和蔼可亲。
我和孩子们经常说起“妈咪的妈咪”,每当这个时候我发现我会试着向孩子们解释那种把外婆带走的疾病。他们则会问我,我会不会也会被相同的病带走?我总告诉他们别担心,可事实上,我自身携带了一种“错误”的基因brca1,这种基因极度地提高了我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
我的医生估算过,我有87%的几率罹患乳腺癌,50%的几率罹患卵巢癌,但是,(携带这种基因)的妇女罹患癌症的风险有个体差异,并不相同。
只有一部分乳腺癌是因为遗传性基因缺陷造成,平均下来,携带brca1的女性有65%的可能罹患乳腺癌。
一旦我知道身处的现实状况,我决定先发制人,把可能的风险降低至最小。我决定做一次预防性的双侧乳腺切除手术。因为我得乳腺癌的几率高于卵巢癌,而且手术更为复杂,所以第一步我从胸部开始。
4月27日,我结束了为期三个月针对乳腺的外科手术治疗。在这一时期,手术的事情对外秘而不宣,我同时也在继续开展自己的工作。
但是,为了更多妇女能从我的经历中获益,我现在要把这一切写出来。时至今日,“癌症”这个字眼依然让人产生恐惧,催生无力。可是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血液筛查,判定你是否有很高概率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然后我们可以采取措施。
我自己的这一医疗过程始于2月2日,以一个叫做“nippledelay”手术开始。手术切除了乳头后面的乳腺导管,然后额外建立通往这里的血循环。这会引起一些疼痛和很多淤青,但是能更大可能地保住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