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

LASIK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

准分子激光角膜瓣下原位磨镶术(LASIK)在我国已开展了15年余,在治疗近视、远视及散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准分子激光设备的不断改进及医师技术、经验的迅速提高,一些病理性的、炎性并发症逐渐减少,但是仍有部分病人出现一些视觉质量方面的问题。人们对视力的要求不仅仅只是裸眼视力的提高,所期待的是更好的视觉质量。从万余例近视手术病人中,随机提取380例(751眼)进行观察,发现其中35例(70眼)有视觉质量下降的主诉。经过对这部分人群做了相关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LASIK手术后影响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的手术设计方案。

视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物理现象,部分患者在接受LASIK手术后,虽然获得了良好的裸眼视力和接近正常的屈光度数,但并未感到视物清晰、舒适,出现“功能性”视力下降,影响了术后视觉质量。“功能性视力”是由美国眼科基础和临床科学学会提出,即影响生活质量的视力。380例(751眼)LASIK手术患者中,出现视觉质量下降率为9.32%(70/751),较国外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低。分析相关因素与解决办法如下:

一、与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光学治疗切削直径关系:

LASIK手术中,激光光学治疗区通常设计为直径6.0—6.5毫米。某些近视患者因近视度数较高,或者角膜厚度相对较薄,激光治疗直径被医师设计缩小至6.0毫米,有的甚至只有5.5毫米。因为激光扫描的直径越小,消融掉的角膜就越少,越节省角膜,反之消融掉的角膜越多。

激光扫描直径设计得过小或患者暗光下瞳孔过大,到了夜间光线较暗的地方,瞳孔直径超过激光扫描直径。此时光线通过激光治疗区域以外的角膜部分,近视的模糊圆重叠在中央角膜区域所形成的清晰像上,产生视物叠影。

另外,过小激光治疗直径常常因为术后角膜中心的曲率变异,而容易产生眩光、光晕等并发症。尤其在高度近视治疗中,为了节省角膜厚度,激光扫描的光学直径大多在5.5毫米左右,加上角膜中央的曲率变异更加明显,其发生比例更高。

以瞳孔为中心的直径约4毫米的角膜中央区域近似球形,越是往周边部角膜逐渐扁平,因此中央部的波前像差较小,当暗环境下瞳孔的直径大于7毫米的区域时,会增大眼球波前像差。但如果要扩大激光扫描直径,势必要削掉更多的角膜厚度,同时也增加了术后中央岛的可能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使手术医师很难权衡。

医生建议:手术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保证术后角膜厚度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使激光扫描区域达到正常标准,如果造成术后厚度不够安全,宁可劝其不要手术。碰到一些暗光瞳孔过大、近视度数过高、角膜厚度勉强的患者,医师应该更加谨慎设计,先确保手术安全,再追求视觉质量,裸眼视力的高低放在第三位。

二、与患者年龄、屈光度关系:

高龄近视患者出现术后视觉质量问题,这部分人术前大多数是8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或11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而中低度近视的高龄患者发生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的病例较少。很多的高龄近视患者追求最好的裸眼远视力,术后看远是很好了,看近却非常容易疲劳。医师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手术方案,要结合年龄、近视度数、工作性质、用眼习惯进行广义的“个性化”设计,使他们看远、看近都更加舒适。国内有文献报道:年龄是位于切削范围、切削深度之后,第3个主要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因素。

随着预矫近视屈光度数的增加,以及激光扫描直径越大,需要磨削掉的角膜厚度也逐步增多。由于角膜厚度有限,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要在保证角膜厚度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矫正屈光度,得到更好的术后裸眼视力,给病人以“交待”,很多医师不得不采用较小的激光扫描光区,手术之后视力上去了,质量下来了。眩光、光晕、重影、夜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症状随之而来。

高龄近视患者,如果近视度数也很高,为减少这部分病人术后屈光度数的回退以及眩光的发生率,医生建议,采用正常直径范围的激光扫描,矫正大部分的近视度数,预留少量的近视度数。术后配戴低度数眼镜矫正,往往视觉质量更加理想。

三、与眼球像差的关系:

人眼里的像差分为“低阶像差”与“高阶像差”,“低阶像差”就是我们常说的近视、远视、散光,“高阶像差”包括球面像差、彗星像差、三叶草像差、像场畸变等,普通准分子激光手术只是矫正“低阶像差”,残余的高阶像差会影响夜间视觉质量。而角膜板层刀在制作角膜瓣时还会产生新的像差,这些像差在术后混合叠加,也容易产生夜间眩光、光晕、暗视力下降等现象,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有一种新的制作角膜瓣的设备,称为“飞秒激光”,它的面世有效减少了因为板层刀切削角膜时,新的像差产生。加上波前像差虹膜定位技术被引入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领域,术后残余的“高阶像差”的比例越来越低,像差之间的结合更加平衡合理,术后视觉质量将更上一个台阶。

四、与手术前后主视眼变换关系:

人都有一只眼睛为主视眼,主视眼在看远时起主导作用,非主视眼视在看近时起主导作用。专家认为主视眼视物时,将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神经,而非主视眼辅助主视眼的视力,在主视眼神经冲动的带动下,非主视眼逐渐恢复聚焦功能。如果手术之后主视眼发生颠倒,干扰将对视觉中枢神经产生影响,原有的双眼视觉平衡系统发生转变,导致视疲劳、不舒适现象。博主建议在进行手术设计时,可考虑将主视眼多矫正25度,或非主视眼欠矫25度。

五、与激光切削中心发生偏移的关系:

准分子激光切削过程中,患者眼球不自主的颤动、固视不良或头部移动均可造成激光束偏中心切削,偏心范围在0.5~1毫米,就会导致术后散光度数增加,以及出现眩光、暗光下视物模糊、夜间驾车困难。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眼的固视训练尤为重要,医师在手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头位与眼位的变化,另外建议一些医院抛弃老旧的设备,用更先进的带有三维追踪器的准分子激光设备,来有效跟踪术中眼球的移动。此外资金与技术力量雄厚的眼科医院,要尽快使用波前像差虹膜定位技术,用以修正手术中因眼球发生旋转而导致的偏差。激光扫描过程中,有经验的医师还会时刻观察瞳孔中心与视轴中心是否发生偏移、辐辏现象,尽可能地减少偏中心切削的发生。

六、与曾配戴角膜接触镜关系:

术前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容易引起角膜形态的不规则性改变,影响角膜的正常生理状态,使眼角膜表面细胞损伤,眼表知觉敏感度下降,影响泪膜的稳定性、泪液分泌量减少或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干眼症状,使视物不能持久,特别容易疲劳。这部分患者在术前应该适当延长停戴时间,同时滴用人工泪液与角膜营养剂。

七、与术后视力及术前眼压关系:

术后出现视觉质量改变的35例(70眼)中,发现与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以及眼压无明显相关性。

LASIK手术治疗近视具有预测性好、精确度高、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视觉质量问题,综上所述,LASIK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与众多因素有关,可通过更新、淘汰老旧准分子激光设备,术前严格检查筛选、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合理手术方案设计,可明显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LASIK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