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治致病菌通过性途径传播,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由于人们过分依赖乳胶避孕套,导致病从性入的惊人恶果,提高避孕套的生产技术标准,使之达到有效阻隔致病菌、真正成为安全的日常用品,已经迫在眉睫。近日,记者采访了烟台四维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进敬,了解到烟台四维高科生化有限公司采用新技术生产的新型安全套,是对传统乳胶避孕套的升华,真正使避孕套成为“安全套”。
中国避孕套仍未摆脱贴牌生产的命运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避孕套行业及其现行技术标准的相关情况。
吴进敬:1956年,国家投资建成中国的第一条避孕套生产线。如今,随着各方面需求的增加,我国避孕套生产厂家增长到27家,生产线增加到80多条,品牌达上千个。2006年,中国避孕套年产量近50亿只,居世界第四,仅次于英、美、日。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避孕套仍然没有摆脱贴牌生产的命运,目前还有200多家避孕套贴牌企业。
有人会问,难道小小的避孕套,中国也只能局限于制造加工而没有知名的自主品牌吗?答案很简单: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必将处处受制于人。国产避孕套生产几乎全靠引进技术起家,各个生产企业基本没有生产该类产品的发明专利。这就是国产避孕套的现状。
传统避孕套不能预防艾滋病等8种性传播疾病
记者:人们认为,使用避孕套或安全套,除了避孕更是为了预防病菌通过性途径传播。但遗憾的是,艾滋病、乙肝等并没有被有效遏制,在某些地区甚至越来越严重。这是为什么?
吴进敬:避孕套的避孕功能以及对病菌有一定程度的阻隔作用,都有不可否认的功绩。但必须指出,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乐观。大量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表明,广泛使用现有技术标准生产的避孕套,不能完全杜绝艾滋病、乙肝、性病等通过性途径传播。
例如,1993年至2000年9月,非洲博茨瓦纳的避孕套销量增加了3倍,但感染艾滋病的人数由27%增至45%;同期,喀麦隆的避孕套销量由600万只增加到1500万只,感染艾滋病的人数由3%增至9%;柬埔寨的避孕套销量由9.9万个增至1600万个,但艾滋病感染数也成百倍增加。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历史发展2000—2006》调查报告也得出了相同结论,即在中国,通过性途径传播乙肝、艾滋病呈上升趋势。这里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列举的病例增加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没有避孕套的大量使用,蔓延情况肯定会更严重。但完全依赖避孕套遏制病菌,不能不说是一种过失。
记者:您刚才列举了非洲、亚洲等国家的统计数字,那欧美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形势又如何呢?
吴进敬: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一直大力推行避孕套政策。但到了2000年,美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每10万人有19.5例。美国性病严重流行的事实,促使人们重新认识避孕套的“安全作用”。2000年6月,美国国会接受了议员汤姆·科伯恩的议案,即要求澄清避孕套预防性病的可靠性。为此,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组织各权威机构有关专家,经过历时一年的研究后,联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共同组成的科学特别小组,于2001年7月20日提交报告。报告指出:在艾滋病、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8种性病中,避孕套可以降低85%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可以将女性传染给男性淋病的风险降低49%—100%,但不能预防男性传染给女性;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避孕套对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尖锐湿疣)有效;对于预防其余5种性病的有效性,至今仍缺乏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科学特别小组得出结论,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避孕套能预防大多数性传播疾病。
在这份报告公布之前,关于避孕套能否有效预防经性途径传播疾病的争论一直很激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迄今为止,国际间就此项争论公布的最权威的五大官方医学管理和研究机构的报告,其公信力不容置疑。此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曾刊文指出,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失败率达16.7%。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政府要求避孕套生产厂家在包装上加贴警示标签,提醒人们注意这种避孕工具并不能保证消费者百分百避免感染性传播疾病。
避孕套和安全套要严格区分
记者:这样说来,即使是符合现有技术标准的避孕套也未必能完全阻隔病毒。那生产企业应该没有责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吴进敬: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并不是现有避孕套在生产加工的环节发生问题,而是传统避孕套的技术指标本身就存在缺陷。
大量科学实验证明,按照现有的避孕套生产技术标准所生产制造的天然乳胶避孕套,仅可对直径类似精子大小的颗粒进行有效阻隔,而对直径相当于120纳米的艾滋病病毒而言,阻隔有效率低。所以,天然乳胶避孕套不能完全预防乙肝、艾滋病等病毒。这个责任不在乳胶避孕套,归根结底,是在于对产品要求的技术标准。
记者:现在市场上关于这类产品的叫法很混乱,有叫“避孕套”的,更多是叫“安全套”,这是怎么回事?
吴进敬:这个问题提得好。为了维护生殖健康,在中国开始大力提倡“安全性行为”之际,避孕套也就被改称为安全套了。这一更改使不少人认为,用了避孕套就可以非常安全。由于避孕套教育只讲安全可靠,不讲或很少讲失败风险,这就从心理上解除了人们对怀孕和性病的畏惧,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西方,避孕套产品的英文是Condom,它并无安全的含义。所以将避孕套改称为安全套,是一种不太科学的误导。我个人认为,各国政府或职能部门应要求生产厂家、销售商采取警示,就像在香烟上标明“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指出“避孕套不能完全预防病毒”。同时,还要给之“正名”,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强制性在商品命名时,把“避孕套”和“安全套”严格区分开来。
四维技术使安全套能阻隔、吸附、灭活病毒
记者:现在国内生产的避孕套都进行了针孔检测。这种检测需要改进吗?
吴进敬:这还是一个生产技术标准的问题。产品的检测手段必须适合技术标准要求。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标准,就该有什么样的检测手段。由于艾滋病、乙肝病毒远比精子小,致病菌可以侵入生殖器官黏膜,它远比精子进入输卵管这条唯一通道要多得多。此外,怀孕受排卵时间限制,而病毒感染不受时间限制。这些都决定了使用避孕套时,感染病毒的几率仍然比怀孕高。
各国专家通过研究得出了近乎一致的结论,对合格的传统乳胶避孕套只要正确使用,对避孕就有基本可靠的作用,但不能完全防御乙肝、艾滋病、性病等。我们用蚊帐作比喻:如果阻挡入侵的网孔,其要求标准设定和渔网一样大,那使用这样的蚊帐能防止蚊子入侵吗?显然不行。天然乳胶避孕套使用的电子针孔检测,是现行技术标准的产物。这种电子针孔检测根本检测不到可容纳数十个纳米大小的病毒自由出入的孔径,也就是说,采用这样的检测标准,对于以阻隔病毒为目的的安全套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因此,避孕套生产企业应该设置病毒级的检测室和实验室,技术检测标准也应该增加纳米级的微孔检测。
记者:按您的说法,未来的国家标准要比国际标准还高?那对中国企业来说,要“跳”得比国际同行高才行。这一门槛设立后,中国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吴进敬:率先提高技术标准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主动迎接国际挑战、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举措。
就拿我们四维高科生化有限公司来说。我们运用自由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真正安全的新型安全套,弥补了传统乳胶避孕套的缺陷,在原理、材料、工艺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同类产品。新型安全套利用复合交联纳米填充技术,增加了天然乳胶膜的致密度,并采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天然植物萃取物制成内外膜体,将含致癌物的天然乳胶层包覆其中,在不影响天然乳胶性能的情况下,真正避免了皮肤与致癌物质的直接接触,减少过敏。其内膜与外膜含天然物质萃取物,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能有效阻隔、吸附病毒和致病菌。该安全套所使用的专利技术,已通过权威机构的检验,证明对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有效阻隔、吸附、灭活能力。这一技术将在医疗、生活领域广泛应用。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国内外企业共同提高安全套产品的质量,共同建立新的技术标准,为人类安全做出实质性贡献。
四维安全套,真正中国制造
记者:如果中国首先有了新的安全套技术标准,其积极意义有多大?
吴进敬:谁掌握了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如果中国生产的安全套都使用四维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