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治疗,说到底是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了解糖尿病的监测和检查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上期的“糖尿病专家课堂”,我们邀请张小林主任医师讲解了较常见的糖尿病眼病、肾病和足病在监测和检查方面的一些常识。本期,张小林医师将继续从这个角度解读大家不太熟悉但常见的两类并发症,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极易发生血管病变。原因在于正常人血液的黏度是比较低的,而糖尿病患者血的黏度却非常高。打个比方,正常人血液相当于清澈的河水,糖尿病患者血液则是泥石流。这样的血液极易导致血管内形成堵塞和斑块,发生病变。患者可以从下面症状发现血管病变:

1、是否有高血压?

2、是否有血脂异常?

3、是否经常出现无原因的头晕?

4、体位改变时是否眼前发黑?

5、是否有一过性的头晕、视物不清?

6、是否有胸闷、压榨感?

7、是否有心慌、心律不齐?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应该注意是不是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变了。

○重点提示

如何保证血脂检查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2次到医院接受动态血压、血脂、颈动脉血管超声和心脏B超的检查。

由于血脂水平极易受到食物的影响,所以,接受血脂检查时要特别强调3点:

1、平常饮食2周;

2、清淡饮食3天;

3、空腹10小时。

这样情况下去医院接受检查,化验的指标才有意义。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远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但是因为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以及它的检查费用比较高而被很多人忽略。

因此,建议病程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做一次神经病变筛查,一旦有下列症状,应立即到专科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做神经电生理检查。

1、脚下没“根”;

2、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3、容易跌倒;

4、常出大汗,特别是头面部和躯干部;

5、腹胀;

6、大便失常,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7、排尿障碍,尿不出来,或淋漓不尽;

8、阳萎和不育,性功能障碍。

○重点提示

发生神经病变首先要防止烫伤

我们的神经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糖尿病患者在感觉方面首先丢失的是对热的感觉,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烫伤的原因。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洗澡和洗脚时尽可能控制好水温,一般最好不要超过40度。成都晚报记者 张生勇

○糖尿病知识库

糖尿病足病发展的“三部曲”

糖尿病足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发病率相对较高,控制难度也较大。从病程上看,糖尿病足病的发展表现为“三部曲”:

1、间歇性跛行,早期表现;下肢缺血造成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等。严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可使症状缓解。

2、休息痛,中期表现;下肢缺血加重,睡眠及休息时也发生静息痛。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缓解。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3、肢端溃疡坏疽,病情终末期;其坏疽有三类: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很多患者会认为湿性坏疽比干性坏疽更严重,其实不然,湿性坏疽提示还有微量的血液供应,而干性坏疽则表示完全没有血流了。

尚未发现足病的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从小细节加以预防:

选择合脚的鞋子,一定要穿舒适的袜子;洗脚时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用柔软的毛巾擦脚,擦脚时动作轻柔,注意观察足部有无破损;运动时注意保护脚部不受伤害。

糖尿病眼病和肾病有不同分期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为6期,需要医生通过临床检查确认。

糖尿病肾病则可细分为5期:

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2期:静息期(又称间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

共同特点是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但无临床症状,肾功能化验正常,尿蛋白阴性。但二者也有细微区别。

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30-300毫克,尿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之间。

4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尿蛋白>0.5克/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200微克/分,尿素氮、肌酐升高,伴水肿、高血压等。

5期:肾功能衰竭期

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加重,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恶心、肾性骨营养不良等,最终进入尿毒症期,必须进行肾脏透析或者肾移植。

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