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警惕青光眼防治三误区
青光眼无法彻底治愈,但九成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公众对青光眼存在三大认识误区,造成无法及早预防、正确干预。
误区一:眼压正常就没风险
众所周知,眼压高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95%的中国人正常眼压数值范围为8~20毫米汞柱。有些人觉得眼压没超过21毫米汞柱,就可高枕无忧。“这是错误的。眼压不是唯一诊断标准。我们见过很多病人,有的眼压数值只有10毫米汞柱,眼底已出现病变,有的眼压超过21毫米汞柱,但眼底正常。”葛坚指出,如今眼科学界提倡“个体化眼压”概念,由于每个人的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能力不同,发生青光眼的风险也不同,因此要以适合个人情况的眼压值作为预警“高压线”。
其实,影响眼压的因素有很多。早上和晚上的眼压不同,坐卧姿态不同,眼压也不同。在测量眼压上,也存在着人为和机器误差。“最理想的情况是像做24小时心电图那样,对眼压进行连续测量,才能得到准确数值。”
误区二:与用眼不当有关
时常有人担心,用眼过度会诱发青光眼。葛坚指出,青光眼与不良用眼习惯没有太大关系。不过,中老年人经常低头看物,因姿势变化,血涌上头部,可造成眼压增高,诱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误区三:只能滴眼药水治疗
青光眼治疗的原则是降低眼压、保存视力。药物治疗是首选,但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监控病情进展。由于眼药水中含防腐剂,长期使用,可造成角膜损伤。一旦出现眼圈黑、睫毛变长等症状,要尽快换药。
手术和激光治疗也可降低眼压,减少复诊和用药,但也无法彻底治愈青光眼。目前,青光眼的治疗均可被医保报销。使用最好的药物,一年需近4000元,常规药物一年费用1000多元。手术费用约为7000元,激光治疗根据病人病情,花费为400~1000多元。
提醒
患者要关注天气变化
不要大量喝浓茶或咖啡
青光眼发作与天气也有关系,冬春季是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多发季节。对于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应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寒冷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气刺激,造成眼压波动,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有青光眼病史的老年人,由于身体调节功能差,最好不要从热的地方立即到寒冷处。
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应注意不要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是伏案午休,防止眼部瘀血。有眼痛、畏光流泪以及头痛、恶心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此外,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也是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诱因。青光眼患者应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心平气和,少食刺激性食物,不要大量饮浓茶或咖啡,避免眼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