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宣教

冠心病宣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故而,对冠心病及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1 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的特点

1.1发病特点

1.1.1与天气气候有关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常受到以下几种特征性气候的影响:有降温过程、气温日差变化较大等,故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率最高。

1.1.2与性别年龄有关 心肌梗塞的发病男性高于女性,比率为1.9∶1,女性绝经后才有可能发生心肌梗塞。

1.1.3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突然,可以在进餐时、大便时、也可以在睡眠时发病。病情变化急骤,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提示及时就诊十分重要。

1.2知识缺乏影响到良好习惯的建立

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发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吸烟、大量饮酒、情绪不稳、暴饮暴食及大便不规律等。而导致这些不良习惯与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文化修养及正确的引导密切相关。因此,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 院前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突然,病情变化急骤,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对患者疾病转归极为重要。为了缩短患者发病至就医的时间,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有关知识,强调发病后应立即就医,对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应常备急救药品在身边,遇到不适自服药物,然后即刻就医,这样可大大提高心肌梗塞救治的成功率,院前教育突出一个“早”字。2.2入院后的教育

2.2.1心理疏导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后,由于剧烈疼痛和对治疗、休息环境的生疏,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这些不良情绪使患者的睡眠减少,情绪低落,可使原有病情加重,对愈后十分不利。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疾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他们,倾听他们的陈述,通过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控制疾病的信心,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2基础知识教育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时机,向患者介绍有关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知识。如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应用的治疗手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如何配合治疗与护理等,从而提高患者防治疾病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配合预防、治疗、护理。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普及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2.3患者用药的教育 冠心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心绞痛,而硝酸脂类是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因此,教会患者药物的应用和保存方法十分重要。如硝酸甘油要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以备急用;教给患者长效药和短效药的用法、剂量,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

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加减药物;药片要存放在棕色玻璃瓶内,避免潮湿和光照;外出时要随身携带等。用药期间,在病情允许时要保持足够的日常活动和适度的锻炼,作为预防治疗。

2.3出院时的教育

2.3.1生活方式指导 由于患者工作性质、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不良习惯,这对于疾病的恢复及控制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冠心病和加重病情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吸烟、大量饮酒、精神过度紧张、暴饮暴食及大便用力等。

我们要详细讲解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对健康的危害,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饮食原则上宜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避免繁忙的工作,注意在生活中避免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通过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的预防疾病,控制疾病。

2.3.2 对家属的教育 以家庭为单位,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一定的疾病知识教育,通过学习医学常识,以便发现疾病发作先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预防和促进冠心病康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逐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变被动接受治疗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使药物治疗与行为、心理治疗有效结合,加强了其自护和自救能力,减少、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冠心病宣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