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胰岛素是在胰岛&beta细胞中合成并通过胞溢作用将其释放到血液循环中。胰岛&beta细胞合成胰岛素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持续地、小量地向血液中释放。正常人胰岛&beta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单位,每小时约分泌0.5~1.0u,每天最多约40u。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muu/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可增加5~10倍。但若血浆胰岛素水平较正常人稍低、相等或稍高,而有糖耐量减低或有糖尿病者,则体内胰岛素不足是相对的。
为什么会表现为相对不足呢?这是由于病人对胰岛素很不敏感。为什么会不敏感呢?这里就必须弄清楚,胰岛素在血浆内并不是直接与葡萄糖发生作用而代谢葡萄糖,而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亲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遗传缺陷,致受体有缺陷,亲和力减弱,该型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只有正常人的40%。凡胰岛素表现为相对不足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是肥胖型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胰岛素的靶细胞,相当数量就在脂肪组织中。
肥胖型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肪增多,体内胰岛素受体数量显著减少,产生胰岛抵抗。节食或饥饿而减肥时,会引起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浓度增高,同时使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反之,饱食和过于肥胖,会使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升高,而导致受体数目减少或受体钝化,对外源胰岛素反应不灵敏,导致血糖升高,而表现为胰岛素的相对不足。
胰岛素绝对不足,就是胰岛素&beta细胞功能不正常,释放不出像正常人胰岛&beta细胞那么多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有的降到极微量,表现为体内胰岛素的绝对不足。导致&beta细胞功能低下的原因,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可以理解为家族遗传),病毒感染损伤了胰岛&beta细胞,&beta细胞蛋白质变性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beta细胞,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是西医现在的认识。
中医药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的专题研究下结论,多从对筛选出的有降糖作用的中药及复方中,揭示其作用机制。目前的研究认识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综合调节作用,即既有胰腺内作用,如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又有胰腺外作用,如提高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和数目,可能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效应,抑制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合成及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此外,并通过对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和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消散血栓,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宽,降低肾脏高耗氧现象和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并提示中医药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防治慢性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