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肇东市的王大爷今年68岁,从十七八岁起,他就学会了喝酒,而且经常一喝就是半斤八两,随着年龄的增长酒量也大起来,直至每天喝二斤。退休后,王大爷的生活中更离不开酒了,早晨起床得喝一口,上厕所后也得喝一口,上街买菜前后也得来一口……如此这般,一天最少二斤白酒。尽管家人一再劝阻,但老人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少喝”一口。近半年来,王大爷突然感到吃东西费劲,食物吞入总是很难下咽,而且胸前总有种火辣辣的疼痛感,近两个多月来更是啥也吃不下了。
家人好说歹说将老人送到了省医院胸外科。经详细检查,医生发现,老人的食管已有近10厘米的恶性病变,将食道堵塞。医生为王大爷进行了手术将病灶切除,术后还将进行进一步治疗。
据专家介绍,95%的食管癌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原因除去生、冷、硬食物的刺激外,大量的饮用烈性酒是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原因。酒精长期作用于食管黏膜,易使黏膜发生恶性病变。临床显示,绝大多数食管癌患者都有长期饮酒史。
食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胡胺等诱发大鼠的食管癌。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二、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
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三、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
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
四、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庭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食道癌早期主要有以下四大症状:
第一:咽干、胸闷、阻塞,进食时加重
一般而言食道癌最初期,患者不会有不适的感觉。随着肿瘤的在食管部位的增长,胸部会出现胀闷或紧缩感,并常伴有咽喉部干燥感。患者自觉胸前部始终有一种闷气的感觉,似有一物体堵塞,使胸呈紧缩的感觉,这种阻塞感在吞咽食物时尤为明显,由于这种感觉只在进食时发生,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容易被忽视。
第二:进食时异物感,咽干硬食物时加重
患者初期常有吞咽食物时的异物感。在咽食过程中,食物(特别是较干硬食物)经过病变区(肿瘤病变很小时)产生一种异物感,且这种异物感总是固定在某一个部位,就像有东西永远咽不下去的感觉。因症状较轻微并呈现间歇性发生的特征,也易为病人所疏忽。
第三:间断胸骨后胀闷感、轻微疼痛
部分患者自觉间断胸骨后胀闷感或轻微疼痛。这种症状并非持续发生,而是多为间歇性或在劳累后及快速进食时加重。这是因为食管本身随时都在蠕动,只有当蠕动到病变部位时才会出现症状。
第四:间断吞食停滞或顿挫感
即病人吞咽食物时似有在某个部位一时停滞顿挫的感觉,这情况也非持续性,只有在病变发展后才逐渐明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