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的增长,骨关节变得越来越脆弱,容易受损,钙流失也随之增加。而现在有不少中老年人把钙剂当做抗衰老的营养品服用,结果反而造成骨折、异位钙化等病,甚至一些肾结石、动脉硬化病的发生也与过度补钙有关。在鼓动人们补钙的广告铺天盖地的情况下,许多初老族们陷入误区,其实健康不是一味的加入营养,而是在于清补得当,正确的补益+清调,才能回归自然的健康平衡。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平时错误的误区呢?
1、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2、补钙补的越多越好
许多人都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而过量补钙,而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其实人过中年后,身体机能呈现减退的趋势,体内激素水平降低及各种疾病的出现等,都容易导致人体对钙的吸收降低,这也是中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因此加强人体对钙的吸收才是根本。
补钙更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钙剂进入体内后,需要活性维生素D的帮助才能被吸收。老年人活性维生素D合成下降,因此单纯补充钙剂并不能很好地吸收。在此提醒大家,中老年人单纯补钙不能增加钙吸收,更不会降低骨折发生率,所以要特别注意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以增强身体对钙的吸收。
3、骨关节脆弱不仅仅是补钙
骨骼的问题不都是缺钙引起的,最新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缺乏氨糖会直接导致各种骨关节病的发生。而氨糖流失的过程在人们35岁左右就已经开始了,一部分人经常感到全身酸软、无力,运动能力下降;45岁以后,人体内的氨糖含量只相当于18岁时的18%,关节软骨及滑膜的受损部分难以再生修复,大多数人此阶段己不喜欢运动;60岁以后,氨糖在人体内的含量己微乎其微,人的身高比年轻时矮小,走路腿软,关节疼痛经常发作;70岁后,人体内的氨糖几乎耗损殆尽,人不但驼背,且免疫力和体质很差,运动能力低下。氨糖不仅控制着人体骨关节的健康,还控制着关节软骨滑膜的代谢平衡。氨糖能为人体大量催生和补充关节滑液,从而不断润滑关节软骨面,减少磨损,使关节部位灵活自如。补充足量的关节滑液,也为关节软骨提供了,足够的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