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一直是糖尿病患者比较敏感的话题,尤其是餐后高血糖的状况,实在让糖友难忍。那么,是什么导致餐后高血糖呢?如何预防餐后高血糖?
餐后高血糖是如何产生的?
正常人进餐后10分钟血糖开始升高,进餐后1小时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7.8mmoI/L,2~3小时回复到餐前水平。正常情况下,全天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5.6mmoI/L,这种精细的血糖调控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反应来调节。
餐后胰岛素的分泌有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是指快速静注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迅速上升,在数分钟内达到峰值,继而快速(在10分钟内)下降,第二时相是指第一时相后出现的胰岛素分泌。可持续数小时。餐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能抑制葡萄糖的产生,减轻后期的高胰岛素血症,这对维持24小时血糖的平稳控制非常重要。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模式的异常,即第一时相减低或缺失,第二时相代偿性延长并缓慢增高,两餐间不能恢复到基础状态。由于早时相胰岛素释放减少,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减弱,肝糖原分解和肝肾糖异生增加,造成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7,8mmoI/L),在餐后2小时达到峰值,同时因为胰岛素抵抗,患者血糖清除率明显降低,更加重了餐后血糖的升高。
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有何影响?
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很大。首先,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为一天中血糖水平最高阶段,其相加的持续时间可达8~10小时,甚至更久。长时间的高血糖水平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长时间的高血糖水平可危害到人体的多种重要脏器,包括心、脑、血管、眼、神经、肾脏等。
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血糖愈高,进入各种细胞的量愈大,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也就愈重;而且这种损害作用可维持很长的时间,在严重高血糖过后并不立即消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如只控制空腹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控制不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将明显增高。
如何预防餐后高血糖?
三分治,七分养,再好的糖尿病专家,再好的降糖药都不如患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除了饮食、运动、服药的依从性,还包括很重要的一环——对血糖的自我监测。当血糖很高时,首先要监测空腹血糖,当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错,但糖化血红蛋白仍然不达标,那就应关心自己从第一口饭算起的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特点就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除了使用药物控制外,合理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糖尿病病友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4点。
1、控制食物的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大量分解吸收,会造成餐后血糖迅速上升,因此一次不要吃太多,有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其中主食类折合成干重不要超过2两。
2、各种食物均衡搭配
糖尿病饮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建议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的病友认为肉、蛋类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对身体不好,就不敢吃这些食物,因而每餐都吃大量主食,这样做不但会使餐后血糖难以控制,而且还会造成营养失衡。总的来说,应该什么都吃一点,什么都要做到适可而止。
3、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主食
所谓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的某种食物相对于等量的葡萄糖而言升高餐后血糖的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的食物称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的称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一般说来,要多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主食,如荞麦、燕麦、玉米等,它们进入胃肠后停留时间较长,餐后血糖峰值也较低;要少选择血糖生成指数高的主食,如馒头、面条、白米饭,它们消化吸收快,餐后血糖峰值也高。
在生活中也不能只重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质量,而忽略食物中的脂肪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是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高脂肪食物,过量进食,同样会严重影响体重及心血管健康。另外,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经过一定的烹饪后,血糖生成指数可能降低,但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馒头经油炸后血糖生成指数降低,但是脂肪含量增加,总的来说对糖尿病的控制不利。
4、注意加工方法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是加工越精细,吃饭越讲究。但一般来说,越是精细加工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并不适合糖尿病病友。另外,淀粉的糊化程度也直接影响血糖生成指数,如白米粥和干饭相比,前者的血糖生成指数要高很多。所以,从控制餐后血糖的角度来说,粗的比细的好、干的比湿的好、稠的比稀的好。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的办法,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而且还可以避免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