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治疗应避免“六过度”

降糖治疗应避免“六过度”

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儒家文化,讲究中庸和和谐,这是有道理的。08年举行的奥运开幕式上,一个“和”体现了主办方的主题思想。同样,在糖尿病治疗上,我们也讲究“度”,所谓过犹不及。常见的“过度”有以下几种。

一是降糖过度。有些医者和患者过度强调降糖治疗的达标,甚至于将降糖治疗比作降低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所谓在正常范围内越低越好。这些医者患者忽略了一点,即血糖调整与血脂调整是有差别的。血脂水平过低,诚然会有损健康,但不至于出现急性的甚至威胁生命的“低血脂反应”。血糖过低,则可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的低血糖可以致残甚至致死。2008年国际上公布的强化降糖治疗的结果证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死亡率是增加的。这种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低血糖。目前认为,对以老年、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不宜将血糖降得过低,也不宜降糖速度过快,否则会因为降糖过度而增加了低血糖、心血管甚至死亡的事件率。

二是节食过度。有些患者因为血糖升高与饮食不控制有关,于是严格地甚至过度地控制饮食,甚至基本不进主食。这是错误的。人类需要基本的热量供应才能活动,正如汽车需要汽油才能奔驰一样。主食中的糖水化合物即糖类物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最天然的物质。糖水化合物进食过少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进食过少甚至还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导致或引发、加重相应的疾病,如结核病;也可以引起人的体质、抵抗力下降。我们的研究证实,糖尿病足溃疡难以愈合以致需要截肢,与患者的营养不良如低脂血症、贫血等相关。严重的节食过度还可以引起心理障碍,发生神经性厌食这类的疾病。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体重过低的人与过胖的人一样,死亡率是增加的。尤其是中年以后的糖尿病患者,过于消瘦并无益处。

三是运动过度。有些患者会发问,运动可以降糖,为什么运动过度反而不好呢?运动过度可以引起疾病,如骨骼肌肉性疾病,超出个人耐受量的运动可以诱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发生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事件。运动过度还可以引起高血糖。笔者曾经有个患者,他每天清晨的血糖很高,其他时间的血糖都很好。在了解到这位患者虽然年近50岁,每天早上还要同年轻人一起打篮球1-2个小时后,我劝这位患者降低运动量。果不其然,在降低运动量后,患者的早晨高血糖消失了。因为运动过度可以引起包括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内的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因此可以引发高血糖。

四是焦虑过度。有的患者确诊糖尿病后,十分焦虑,整天忧心忡忡,甚至影响到进食睡觉。过分焦虑的后果是血糖难以控制。严重的焦虑就如应激一样,可以引起体内升血糖激素的释放。笔者的老师曾经会诊过一位领导干部,这位患者已经采用胰岛素治疗,但是每天的胰岛素剂量用到了上千单位,高血糖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最后,教授与患者长谈,了解到患者十分焦虑,长期睡眠不好后,给与这位患者适当的抗焦虑药,并同时做思想工作。数天后患者的清晨高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时因为血糖高一些带来的严重的焦虑情绪,其伤害甚至会超过高血糖本身。而且,高血糖是相对容易控制的,焦虑情绪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调整,包括接受药物治疗。

五是不要对药物医疗过度。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除了降糖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饮食和运动都是基础治疗。包括胰岛素在内所有的降糖药的使用者都应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来调节降糖药。不节制饮食和不注意运动,一味地靠增加降糖药来控制高血糖,其结果是高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患者还伤害了自己,会加快胰岛素分泌细胞走向衰竭和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一些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会明显地增加体重。

六是不要对医生过度依赖。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非常重要,不要过度的依赖于医务人员。所谓自我管理,包括了血糖自我监测和在此基础上的药物如胰岛素剂量的调整、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诊和多长时间复诊等。通过与医务人员交流和自我学习、不断实践,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如此,可以从“必然”走向“自由”,明显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同时还会节省时间和医疗费用。

降糖治疗应避免“六过度”

为您推荐